Maulautong

U were not perfect

所谓认识论|01-02

妈蛋叔叔:

01


(1)明确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不同




形而上学讨论的是“什么存在”之类的关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比如:上帝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意义吗?是否存在自由意志?我们的行为可以被自己控制吗?




认识论则主要讨论“我们是否知道、理解什么”之类的问题。比如:我们是否能掌握知识?我们如何证明自己理解某一知识?我们是否对世界一无所知?等等。




(2)认识论的主要问题——什么是知识?




在认识论的体系中,哲学家们使用JTB理论对何谓知识做出如下定义:




1、P为真


2、S相信P为真


3、S确证地、有理由相信P为真




这个理论认为知识是“确证的真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当且仅当上面的这三个条件得到满足时,S才可以说自己知道P




(3)两个主要怀疑论流派




一个是笛卡尔怀疑主义(Cartesian Skepticism)


一个是皮浪怀疑主义(Pyrrhonian Skepticism)




这两大怀疑论的流派都从不同角度质疑我们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之前提到的JTB理论是对找出“知识”的定义的尝试,而两大怀疑论则从根源上担忧,也不我们根本无法得到确切的定义,因为我们一无所知。




(4)笛卡尔怀疑主义




脱胎于《第一哲学沉思录》。


有一天,笛卡尔坐在火炉前,看着自己前面的一把椅子。他突然发现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确切的知道自己前面有一把椅子。下文展示笛卡尔的思考过程。




笛卡尔对于认识世界的切入点在于:我们对世界的全部了解都来源于感官和经验。因此由于感觉的偏差和记忆的缺失,便会导致各种知识上的漏洞甚至错误。根据导致错误的原因,可以分为四类:


1、梦境说。


当我们做梦时,我们往往并不自知我们在梦境中。我们所感觉到的世界是否也只是一个梦境呢?我们如何证明自己没有在做梦?


2、邪恶魔鬼说。


假设存在一个邪恶的魔鬼,他拥有类上帝的能力(或:上帝是邪恶的)。这个邪恶魔鬼的任务就是颠倒人的经验和感觉,因为它过于强大,人类无法察觉也无法逃脱。


3、缸中的大脑。


肉体并不存在,所谓“自我”只是被泡在实验器皿中的大脑,被鬼怪科学家接上电极,从而产生各种感觉和体会。


4、母体。


《黑客帝国》的编剧本身就是哲学系的学生,电影那么充满对自我存在的怀疑也就不奇怪了。




以缸中大脑为例还原笛卡尔怀疑主义:


1、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大脑




2、如果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大脑,那么我也不知道我面前是否有一把椅子




所以,我不知道我面前是否有一把椅子。




笛卡尔怀疑主义常常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主要是因为面对以上四种猜测,我们:


1、无法发现其中的逻辑漏洞,也就是说,以上一种情况,任何一种在逻辑上都是完美并无懈可击的,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2、我们在以上四种情境下产生的经历和“现实”中是一一对应的(这一点比较难懂,以缸中大脑为例:假设我们是作为实验对象的大脑,我们经由电极所产生的知觉和经验,必定是和科学家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中真正的知觉和经验是吻合的。所以我们无法知道自己是身处缸中还是现实世界)




3、我们无法验证自己是否身处以上四种情景的某一种




4、我们对于世界的大多数/全部知识都是错误的




(5)皮浪怀疑主义




皮浪怀疑主义又叫Regress of Reasons Skepticism,没找到中文翻译,暂译为回溯论证怀疑主义。试用A和B之间的对话解释:




A:P。


B:你知道P吗?


A:我知道。


B:给我一个能证明你知道P的理由。


A:Q。


B:你知道Q吗?


A:我知道。


B:给我一个能证明你知道Q的理由。


A:R。


B:你知道R吗?


……




如上所见,对话开始进入一种无限的叠加定义,无法结束。


对于这类对话的结局,主要有4种:


1、永不结束(无限主义Infinitism)




2、A最终给出了一个可以自证的理由(基础主义Foundationlism)


     (A:Z。


        B:给我一个能证明你知道Z的理由。


        A:Z。)




3、A最终得到了一个循环(贯融主义Coherrentism)


      (Q >> R >> Z >>Q >> R >>Z ……)




4、A和B陷入怀疑论,认为永远无法精准的定义P




02


上文提到认识论中用来定义知识的JTB理论:




S知道p,当且仅当


1、p为真


2、S相信p为真


3、S确证地、有理由相信p为真




这个理论最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提出,在之后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哲学家们对这一理论深信不疑,所有怀疑论者和独断论者的争论,反例也好证据也好,都指向这三条前提。然而在1963年,埃德蒙德盖梯尔(Edmund Gettier)用一篇短短三页纸的论文颠覆了这一长久以来屹立不倒的定义。




关于这篇让无数哲学家挠墙的论文,故事是这样的。彼时盖梯尔还是一枚游手好闲的研究生,终于有一天他的导师表示,好吧,如果你在不写点东西发在Analysis学刊上的话,我就不跟你好了。




于是盖梯尔急了,说,那肿么办我现在在思考JTB理论的漏洞,我发现的这个理论不充分的地方但是我找不到解决方法啊。




于是导师很无语的说,我真是服了乃了,那你干脆光把问题写出来得了。




然后盖梯尔就很听话的回家写论文了。




然后,当月的Analysis学刊上就刊登出了一篇很寒酸的三页纸的论文,题目叫《得到辩护的真信念就是知识吗》。




然后,然后盖梯尔的头衔就从“从来没在截稿日期前完成论文的懒蛋研究生”变成“颠覆认识论两千年的哲学家”了。




所以说,盖梯尔在他的论文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他举了两个栗子。




当然,这两个栗子并不是普通的栗子,每一个都足以证明,在JTB理论中的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仍有可能得到错误的知识。换句话说,JTB理论根本就是不充足的(有待补充),或者是错误的(需要完全修改)。




下面就是盖梯尔针对JTB理论提出的两个反例:




1、十枚硬币




一天,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的琼斯和史密斯得知他们中的某一个人将被升职,而倒霉蛋史密斯在经过上司办公室时偶然听到了被提升的那个人将是琼斯。事实上琼斯确实比他优秀,史密斯完全有理由相信琼斯会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在这天早些时候,琼斯把自己口袋里的硬币翻出来数着玩儿,史密斯路过他的桌旁时恰好看到琼斯一共有十枚硬币(怪不得你得不到提升啊成天净是各种路过)。现在史密斯完全有理由相信:




p:琼斯会得到提升,琼斯口袋里有十枚硬币。


q:那个会得到提升的人口袋里有十枚硬币。




在这里,p代表条件,q代表结论,如上所示,这里的p就是一个JTB,史密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p,因此q也就随之成立。




然而史密斯不知道的是,他的上司突然改了注意,把职位给了史密斯。




他还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口袋里也恰好有十枚硬币。




现在倒霉蛋变成了幸运儿。而作为旁观者的哲学家们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我们发现,突然间前提p变成错误的了,然而q却仍然正确。




在这种情况下,JTB理论罕见地失效了。




史密斯确信q是正确的,史密斯认为q是确证的。




而事实上q是正确的,却不是经由p的确证真信念。




我们可以说史密斯知道q吗?




史密斯对q一无所知。




2、琼斯的福特车




依然是史密斯和琼斯这对难兄难弟。琼斯和史密斯家住的很近,所以多年来,史密斯一直都搭琼斯的福特车上下班。办公室里还有一个叫布朗的同事,前几天出差去了。这天,闲极无聊的史密斯又开始了他的蛋疼思考,他想,布朗这家伙,要不就是在波士顿,或者巴塞隆拿,或者。事实上史密斯完全不晓得布朗去哪里了,他只是随便列了一堆以B开头的地名罢了。现在史密斯有理由相信:




p:琼斯有一辆福特车


q:琼斯有一辆福特车或者布朗在波士顿


r:琼斯有一辆福特车或者布朗在巴塞隆拿


s:琼斯有一辆福特车或者布朗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




这里p是前提,q,r,s是结论。因为琼斯确信p,所以q,r,s都是成立的,换句话说,q,r,s都是JTB。




可是问题来了。事实上,琼斯的那辆福特车并不是他自己的,他只是非常无聊的一直在租车开。并且史密斯关于布朗的猜测碰巧有一个是对的,布朗本人现在正在波士顿出差。




于是结论q依然成立。




现在问题又来了。




p是错误的,可q仍然是正确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能说史密斯知道q吗?




显然不能。




盖梯尔的结论是:一个人有可能得到确证的假信念。




至此,我们发现JTB理论存在很大的漏洞,需要加以改进或干脆全部推翻。可惜至今都没有人提出公认的解决方法。我们唯一知道的是,琼斯和史密斯的大名也沾着盖梯尔的光,被永远载入史册。





评论
热度 ( 26 )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Maulautong | Powered by LOFTER